微信 手机 无障碍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274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274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武汉市远城区高层次人才公寓配套建设的建议收悉,该建议立足于江夏区发展实际,梳理了该区高层次人才公寓相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4个方面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我局会同各会办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综合答复如下:

一、我市人才安居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把人才安居保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多主体供给、多元化投入、多渠道保障,着力构建完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推出人才安居政策“升级版”。出台《武汉市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5号)等系列文件,对高层次人才和全日制博士、硕士等租住人才租赁房,分别给予3年、2年、1年免租优惠。同时鼓励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人才安居政策措施。

(二)持续加强房源建设筹集。指导和推动各区通过新建、配建、改建、盘活等多种方式,结合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加强人才安居房源筹集供给。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建设筹集人才租赁房5.8万套(间)。

(三)布局设立武汉青年人才之家。推动14家“武汉青年人才之家”建成运行,围绕外地来汉求职创业大学毕业生实际需求,提供7天免费住宿等综合服务,累计有来自31个省份8000余人申请入住,被广大学子誉为“最有温度的人才工作”。

二、相关建议进展情况

(一)关于依托高校和产业集群建设高层次人才公寓的建议

江夏区在藏龙岛产业园投资建设的经佳人才公寓(共计房源271套)已于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累计配租120人次,有效满足了该片区部分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

(二)关于盘活区域现有人才租赁房屋资源,加快建设人才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议

为顺应国家对科技工作者重视发展要求,发挥江夏科技赋能、产业创新的基础优势,基于对高新产业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校创新人才三类人才的深度分析与定位,江夏区制定了详细的住房供应规划。结合杭州市余杭区等地考察学习经验,对标上海顶尖科学家社区,按照5分钟街坊级生活圈、10分钟邻里级生活圈、15分钟社区级生活圈全要素资源提级定制,策划打造江夏科技工作者社区——江夏湾•科创U谷,目前社区内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永旺梦乐城、江夏天地、阳光创谷产业园、腾讯研发中心、华为云创新中心、文化路小学、文化路中学、协和江南医院等;正在升级打造包含人才城市露营营地、江夏茶文化体验中心、人才服务驿站、才贤服务站、人才展示文化墙、聚贤书局、艺术人才秀剧场、科创人才交流中心、体育人才实训基地、亲子互动共享哈喽单车等十大场景的以人才主题的中央大公园;并规划建设102地块的科技人才公寓、023地块的专业定制人才小区、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国际科学发布大厅、星级会议酒店、滨湖慢行道、特色夜市商街、高端教研培训中心、腾讯科创公园、街头绿地等。

(三)关于在人才公寓资源稀缺的地区推行货币补贴为主的安居补贴方式

今年4月1日,江夏区出台了《江夏区关于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集聚的若干措施》,从优化人才生活服务保障方面制定了两条措施,实行货币与实物保障相结合的人才安居政策。一是人才租房补贴,对新引进的汤逊湖 A 类人才,免费提供高端人才公寓;B、C类人才,免3年人才公寓租金或者给予最长3年、1500元/月/人的租房补贴;D、E类人才,免2年人才公寓租金或者给予最长2年、1000元/月/人的租房补贴。二是人才购房补贴,对首次在该区购买商品住房的汤逊湖A类人才,根据购房金额给予100%的房票补贴;B、C、D、E类人才,按照购房款的60%、30%、20%、10%分别给予房票补贴。此外,其他各区今年也陆续优化出台了人才安居政策。

(四)关于积极探索多元开发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建议

我市采取“四个一批”(新建、配建、改建、盘活)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人才租赁房源;鼓励各区创新服务手段,引入市场化专业运营服务团队,推动人才安居服务提档升级,让留汉人才共享“保姆式”服务。同时,坚持“人才跟着产业走、社区跟着人才建”,按照以需定供、产城人融合、因地制宜,在东湖高新、经开、江夏、东西湖、洪山等区试点建设人才社区,努力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安居保障。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高层次人才实际需求,针对远城区高层次人才公寓分布不够均衡、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充分考虑和吸纳相关意见建议,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减少人才在汉发展后顾之忧。

(一)优化人才安居布局。指导和支持有关远城区,根据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与高校院所、重大科创平台、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沟通对接,了解人才诉求,做好高层次人才社区规划选址工作,用好用足国家和省、市优惠政策,发挥国有平台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大力盘活存量房源,统筹用好增量房源,有效提升供给规模,稳步推进高层次人才社区建设。

(二)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紧扣高层次人才安居需求,结合城市更新等重大工程,加强高层次人才社区绿化建设和道路建设,完善安居生活、创新创业、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人才提供“全链条、系统化、生态式”服务保障,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提升高层次人才社区吸引力,切实增强人才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完善安居保障措施。进一步推动市区资源整合、同步发力,鼓励有条件的区创新出台购房补贴、住房租赁补贴等人才安居政策,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多渠道解决人才住房需求。推进全市人才安居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宣传,推动人才安居政策宣传进高校、进院所、进企业、进园区。

感谢您对远城区高层次人才公寓相关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市人才安居工作,并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2024年7月17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已阅 0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