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好房子,提升武汉城市功能品质!住更部门最新回应——

哪些道路要进行非机动车道改造?
房屋未住能否减免物业费?
出租房屋需要办理备案登记?
2025年度《行风连线》,有请——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履职担当,共促发展繁荣

武汉市住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瑛
今年来,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破立并举,房地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今年4月“汉九条”、国庆前的“汉八条”房地产政策精准发力,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企稳回升。积极推进“好房子+好服务”建设,5个省级试点稳步推进,全年已上市35个“好房子”项目,中心城区再现20余个“日光盘”。此外,积极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4.33万套(间)、青年社区27个(房源1.64万套),开工9个适老化住宅项目(建筑面积105.24万平方米)。“安居链”平台累计上线房源11.2万套、网签2.8万套,有效满足了多元化的住房需求。
二是坚持先行先试,城市更新工作实现新突破。研究起草《武汉市城市更新条例》和《武汉市城市更新行动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探索多元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立足武汉“百湖之城”的特色,推进环汤逊湖、后湖、东湖等环湖片区更新,促进“湖城人”融合发展。加快解放大道及沿线皮子街片、中山公园片、西马片等片区更新。加快汉正街、武钢北湖片转型升级,武汉云谷606等工业遗产焕新为文化新地标。同时,城中村改造已完成1557万平方米,102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完成加装、更新电梯1129台。
三是坚持近干远谋,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轨道交通12号线取得关键突破,江汉十桥、新武金堤路南段等复工,右岸大道北段一期、古田一路北段年底即将建成通车。此外,76条微循环道路、23条断头路已顺利建成。在城市配套上,建成4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9.3公里综合管廊,新增16.3万个机动车停车泊位,机非分离改造项目完工18个、年内即将完成77公里,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取得新成效。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目前正在编制武汉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十五五”规划,加快制定《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管理规定》及配套技术导则,谋划打造“汉口百年风华之路”“武昌千年黄鹤之路”“汉阳万载知音之路”3条文化游览轴线,深化文旅融合。青岛路等16片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现已完成历史街区建筑改造腾退12.62万平方米。法国领事馆等11个历史建筑加快修缮,同步推进延庆里、三德里等4片历史里分改造焕新和江汉一路、南京路等8项市政配套工程。目前,延庆里、斗级营二期已开街,法国领事馆片年内即将开放,再添文化新地标。
强化“问题导向”
深入调查研究
记者探访:
多路段慢行交通存短板
有市民反映,武昌区团结大道忠诚学生公寓附近路段没有规划非机动车道,导致车主被迫穿行机动车道。记者来到该路段观察发现,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现象明显。

记者在硚口区利济北路看到,其中一段约200米左右的非机动车道未设置隔离桩,多辆私家车直接进入停放在车道内,导致非机动车无法正常通行。

两年前,《行风连线》记者曾报道过雄楚大道路段非机动车道问题。当时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将积极解决相关问题。2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雄楚大道,发现该路段人车混行现象仍未改善。

同时,在武昌区团结大道看到,道路两侧停放了大量非机动车,部分车主找不到停车位,将车直接停在非机动车道上,于是很多非机动车车主选择走上机动车道,与机动车并行。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硚口区武商路段,最窄处行人已无路可走,只能走机动车道。

武汉市住更局
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
牵头负责人: 陈耀武
关于团结大道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道问题,我们曾接到过群众反映,实地探查后,发现该路段并未纳入今年的慢行交通年度改造计划,我们立即与多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已把该道路纳入到年度计划中,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明年一季度正式实施,上半年内改造完成。群众反映的其他路段问题,我们马上到现场进一步核实,尽快给予答复。

武汉市住更局
前期策划和规划管理处处长:
肖梦奇
让慢行交通更加便捷高效,是我们的首要工作目标。在项目前期策划时,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工程改造提升、交通组织优化等几方面着手,按照“需求优先,成片联网”的改造原则提出三年行动方案,开展改造项目129项,覆盖范围240公里,总投资5.2亿元,目前正在实施中。
方案将重点改造人行道路面,提升道路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非机动车道衔接,促进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融合,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非机动车停放治理,提升整体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武汉市住更局城市更新管理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
夏亮
住更局在前几年就建立了“城市体检”制度,让老百姓可以全程参与到城市更新过程中来。但城市更新与建设中,还有一定的技术性专业性,我们正在探索“三师联创”制度,把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引入到城市更新中,通过专业机构、专业人士和老百姓一起形成陪伴式全过程的联动。
武汉市住更局党组成员 副局长:
李瑛
第一,慢行交通的提升,除改建外,新建也是重要环节。在新建环节上,我们将尽可能采取更高标准按照规范建设好非机动车道,解决市民提到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等问题。
第二,将硬设施与软管理相结合。在设施建设统筹方面,针对不同路段改造方式也不同,如拓宽非机动车道、压缩周边道路、增加护栏调节划线等。在道路使用维护上,我们还需与交管、城管部门联合管理,解决停车占道等问题。只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才能使慢行交通环境更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
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梅志罡
第一,城市更新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讲科学性。以科学规划为先,将专家指导与居民意见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找到适合我们城市的更新改造方案。
第二,将城市更新与城市新建有机结合。武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旧城改造任务很大,我们要在补足老城短板的同时,做好新城规划,避免将来出现相同的问题。
第三,提升管理水平,发挥多部门联动作用。把城管与交管的力量有效动员起来,同时也要把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自觉性有效动员起来,比如哪些慢行路出现了占道经营问题?哪些慢行路出现了堵点等,要及时反馈、及时治理。通过多方合力,让慢行道路真正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调查回复称:
关于团结大道(忠诚学生公寓附近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问题,经组织武昌区住更局现场核实,团结大道西侧从忠诚学生公寓至沙湖金港苑小区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为解决该问题,武昌区住更局已将该路段增设非机动车道事宜纳入武昌区交通设施补短板工程,目前该项目已取得可研批复,正在编制初步设计,计划2026年3月开工,2026年6月完工。
关于利济北路非机动车道未设置隔离桩问题,经组织硚口区城管局、硚口区住更局现场核实,问题所在点位为利济北路湖北省地质管理局门口,该道路为已建成道路,道路建设时由建设单位设置了6个隔离桩,建成后移交给硚口区城管局负责日常运维。该处有多家物流网点,市民为便于装卸货物,拆除了5个隔离桩。硚口区城管局已督促道路维修养护单位,抓紧筹备施工材料,已于10月21日完成隔离桩增设工作,同时将加强道路维修养护管理,提升道路通行便利程度。
关于雄楚大道非机动车道问题,经组织市城投集团、武昌区住更局、武昌区城管局、武昌区交通大队现场核实,该道路由市城投集团负责建设,2013年开工,2015年完工,道路完工后移交给武昌区城管局负责日常运维。
现场共有4个问题:
一是雄楚大道南侧晒湖小学北门附近电池充电装置压占盲道问题,武昌区城管局已于10月21日向中国铁塔股份公司(充电装置权属单位)发送《工作联系函》,要求中国铁塔股份公司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及《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于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充电装置拆除,恢复盲道及人行道功能,同时对武昌区沿线主干道中国铁塔股份公司所属换电站、基站配套设施开展排查,并将处置情况回复武昌区城管局。
二是雄楚大道南侧晒湖小学北门附近共享单车停放管理问题,武昌区城管局反馈将加强该处单车停放秩序的巡查调度工作,合理施划共享单车停放区,要求单车企业每日对该处共享单车进行规整,淤积单车及时清运,定时反馈该点位单车维护情况,武昌区城管局将不定时抽查督导。
三是雄楚大道北侧静安路天桥附近机非混行问题,该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较为完善,为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武昌区交通大队于10月21日在该处增设了非机动车引导指示牌,同时后期将加强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有关教育、处罚等秩序管理。
四是雄楚大道南侧静安路天桥桥下非机动车道过窄问题,经与市交管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武汉市市政工程建设事务中心沟通,拟将该处机动车道宽度适当压缩,拓宽非机动车道,下一步将由武汉市市政工程建设事务中心与市交管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深度对接和研究该方案可行性,若具备条件,将于2026年实施项目建设,拓宽非机动车道。
关于团结大道园林路地铁站J出口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洪山区城管局已要求单车企业在该点位安排专人值守进行停放秩序规整,并加强运维人员及车辆配备,提高清运频次,对淤积车辆进行动态清理,做好单车减量工作,使单车停放量在可控范围,同时洪山区城管局计划近期对该地铁口周边进行实地调研,在空间允许的地段尽可能多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区线框,缓解停放压力,避免影响市民正常通行。
关于武商路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江汉区城管局已于10月21日督促单车企业进行现场整改,并对现场情况进行巡查验收,确保单车数量符合投放标准,停放规范、有序。同时,江汉区城管局将持续强化常态化管控,加大对该区域的单车管控力度,督促企业提高车辆清运、转运和调度效率,保障停车、用车规范有序。此外,针对划线停车区域不足问题,江汉区城管局曾多次与武商集团沟通协调增设停车区域方案,因企业不同意暂未落地,目前仅在京汉大道方向保留部分停车区域,后续江汉区城管局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政企协作"模式,通过动态调整停车区域、优化交通组织等方式缓解停车难题。
为提升慢行交通水平,改善市民出行环境,2024年12月,我市印发了非机动车道改造三年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计划2025年至2027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129个非机动车道改造项目,项目类型包含工程改造提升、交通组织优化、管理措施改善等三类。2025年,我局正在会同各建设单位,按照方案要求推进58个非机动车道改造项目,目前45个项目已开工(其中18个已完工),剩余13个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计划10月底开工。下一步市住更局将会同城管、交管、资建等部门和市区两级建设单位,加强慢行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和车辆秩序管理,为市民打造更加“舒、安、畅、美”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强基提能·担当作为
回应听众网友在线提问
@张女士:2023年在武汉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一直没人住也未收房。最近,物业通知要补交物业费,时间从交房之日算起,是否合理?

武汉市住更局物业管理处处长:
肖蕾
关于物业收费起始时间等问题,《湖北省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至物业交付之日的前期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物业交付之日后的前期物业服务费用,由业主承担”,第四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房屋买卖合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向业主和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交付权属明确、资料完整、质量合格、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物业……建设单位将未达到交付条件的新建物业交付给买受人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承担前期物业服务费用”,《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依据上述规定,业主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标准、方式及收费起始时间交纳物业服务费,但开发建设单位、物业企业不应将交纳物业服务费作为收房前置条件。结合您的实际情况,您和建设单位就交付的房屋是否达到法定和约定的条件及交付时间等存在争议,导致物业收费起始时间尚待明确,建议您查看购房时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若建设单位有违约行为,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
@黄女士:我是江景大厦业主,小区物业不公开公共收益;未经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将小区大堂出租给美容、餐饮机构从事经营行为;还改建小区地下人防设施及设备间,并在消防通道上搭建一处小房间用作员工宿舍,希望有关部门管管。

武汉市住更局物业管理处处长:
肖蕾
关于公共收益的问题,按照规定,只要是利用业主共有部位、共有设施设备产生的收益都属于公共收益。公共收益扣除物业服务企业的合理成本后,应属于全体业主所有,应定期向全体业主进行公示。我们要求公共收益要单独立账管理。关于该小区具体问题,节目过后,我们将现场核实。
关于物业将公共部位出租经营的问题,公共部位要进行改造和利用,需要通过业主大会决策和决议事项,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处理。节目过后,我们将进一步核实处理。如果存在擅自改变公共用途和出租经营行为,我们将严肃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节目过后,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调查回复称:
关于公共收益公示问题,经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初步核实,该大厦物业已将涉及公共收益的《财务专项咨询报告》进行了公示,但不符合公共收益公示规范,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已于10月20日约谈物业企业,督促其限期整改。按照《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进行公示,目前物业企业正在对照整改,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将视物业企业整改情况依法采取信用记分、行政处罚等行政措施。关于大堂公区出租给餐饮及美容机构、地下二层人防设施和设备间改造、消防通道违建胶囊房作为员工宿舍问题,该大厦为交付20年以上的老旧小区,目前江岸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已联合街道、规划、消防等加快核实,涉及违反物业管理等法律法规行为的将依法采取行政措施处置。
@网友: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昙华林、巴公房子、斗级营成为市民打卡的热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还有哪些好去处?未来的进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武汉市住更局城市更新管理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
夏亮
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历史资源丰富,除您提到的昙华林、巴公房子和斗级营外,目前,延庆里已进入试运营,吸引来自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首店品牌10余家,打造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潮流新地标。位于巴公房子附近的法国领事馆、周苍柏公馆已修缮完成,未来将与黎黃陂路、巴公房子形成连片效应,打造文化娱乐高地。三德里片区改造正在面向全国招募运营合作伙伴,改造后将融合数字化场景,打造文商旅融合示范样本。
未来,我市将以全球视野和历史纵深,大空间重构规划定位,大思路重塑商业模式,打造一批文旅亮点项目,挖掘资源禀赋,打造“一建筑一故事”系列宣传品牌,在文化遗产中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展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旅消费场景,实现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内历史建筑、街巷肌理、空间尺度、公共空间等核心要素的整体提升,积极创建五A级旅游景区,打造具有全球震撼力的百年历史文化街区。同时,打造“汉口百年风华之路”“武昌千年黄鹤之路”“汉阳万载知音之路”3条文化游览线路,以区域内亮点项目为核心,以特色街巷为脉络,串联重要的文化节点、公共空间,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IP品牌。
@汉新闻网友:听说9月15日起,出租房屋需要办理备案登记,在哪里登记?要带什么材料?

武汉市住更局
房屋租赁管理处处长: 徐磊
目前,我市办理住房租赁备案有以下途径:
1.线上办理:您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武汉住房和城市更新办事服务平台-住房租赁综合服务—个人租赁服务-我要出租进行备案;
2.线下办理:您可携带租赁合同及身份证件前往房屋所在地的住房和城市更新部门或所在街道窗口办理租赁备案。
@见微网友:小区地下车库是属于开发商出资建设的,还是全体业主共同出资建设的?产权属于谁?

武汉市住更局
房地产开发管理处长: 黄昊
关于车位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五条“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第二十五条“地下工程应本着‘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维护’的原则,允许建设单位对其投资开发建设的地下工程自营或者依法进行转让、租赁”的规定,开发企业对地下车位采取转让长期使用权的方式供小区业主使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见微网友池池:公租房证分P字母类型的普通证,和Y字母类型的优先证。重症患者和低保户属于Y字母类型公租房证的吗?

武汉市住更局住房保障管理处
(人才保障处)处长:
李跃
目前我市公租房优先保障类型有:①经市卫健委确认的我市计划生育特扶家庭;②经市残联认定为一、二级残疾人员家庭;③成年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孤儿;④无子女且年满60周岁的老人;⑤受市级以上表彰的见义勇为牺牲人员遗属、致残人员;⑥市级以上表彰的劳动模范;⑦市、区政府引进并纳入“黄鹤英才计划”的特殊专业人才;⑧经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认定申请住房优待的优抚对象;⑨消防救援人员;⑩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明确规定的其他情形。
@见微网友:近日,武汉启动了汉口、武昌两大片区共10条道路的非机动车道改造工程,想问问具体情况,例如哪些道路会进行改造?如何改造?什么时候能改造完成?

武汉市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事务中心
主任: 陈彦
按照《文明交通、畅行武汉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安排,针对慢行交通体系不完善、道路断面设置不合理、无障碍设施缺乏等问题,近期武汉启动了大汉口、大武昌慢行骨架廊道-非机动车道改造工程的建设。
改造工程聚焦汉口、武昌两大核心片区,以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提升出行品质为核心目标,改造道路总里程约30公里。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
上线嘉宾:
武汉市住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瑛
武汉市住更局物业管理处处长:肖蕾
武汉市住更局住房保障管理处(人才保障处)处长:李跃
武汉市住更局城市更新管理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处长:夏亮
武汉市住更局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牵头负责人:陈耀武
武汉市住更局前期策划和规划管理处处长:肖梦奇
武汉市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事务中心主任:陈彦
武汉市住更局房地产开发管理处长:黄昊
武汉市住更局房屋租赁管理处处长:徐磊
点评嘉宾:
梅志罡: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持人:邓飞
附件:


 
         
         
         
         
        
 鄂公网安备42010202001771号
 鄂公网安备42010202001771号